今期焦點新聞業界消息

機墮地令港人好有壓力?危害健康?

手機意外墮地,手機有機會受損之餘,原來機主都會壓力!香港一項最新學術研究首度揭露,擔心手機受損而令身體出現的壓力反應,竟然較公開演說更甚。

Main_Infographic_CH Resize

根據調查,香港人平均擁有3 (2.7) 部流動裝置,是亞洲智能手機滲透率最高地區之一,而今次研究的目的正是探討香港手機用戶的情緒如何深受這通訊工具牽引。

該項以《21世紀壓力水平》(21st Century Scale of Stress) 為主題的研究,由世界權威的智能手機保護產品品牌OtterBox 與香港大學心理學系曾加蕙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合作進行。結果顯示研究對象看到自己的手機墮地,心跳速率變異平均增加15% (每分鐘心跳增加7.45次),較他們公開演說時的心跳速率變異升幅高出3倍以上。至於他們的皮質醇水平,亦即是面對壓力時身體釋放的荷爾蒙,在看到自己手機墮地時會較正常情況平均高出32% (從8.19升至 10.82 ng/ml)。

香港大學心理學系榮譽助理教授曾加蕙博士表示:「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會讓研究對象以為研究員將他們的手機意外地摔跌在地上,並測量他們的生理反應。相比於所有壓力測試,手機墮地對人體帶來最大生理變化,構成最大壓力。」

OtterBox亞太區董事總經理Bonnie Soon 表示:「現代人視手機如命根,拿不穩手機令其飛墜落地,那種焦慮不安的感覺,相信大家都清楚不過。手機墜地時產生的焦慮與『壓力』,正正顯示我們的情緒如何深受這通訊工具牽引。」

Mind vs Body_Infographic_CH Resize

手機墮地導致身體出現各種反應  –  研究結果摘要

研究人員對來自香港的24名研究對象進行深入分析,量度他們因面對壓力時身體出現的種種生理反應,範圍涵蓋心跳率、呼吸速率、脈搏及皮質醇水平。透過實驗比較研究對象在看到自己手機墮地,以及日常生活中另外三種壓力情況時,身體反應的種種變化。該三種壓力情況分別是:受到煩惱的噪音滋擾、須在有限時間內完成工作,以及公開演說。結果證明在研究對象眼中,手機墮地對他們構成最大壓力。

1. 心跳加快反映壓力增大
當我們承受沉重壓力,或是興奮或焦慮時, 心跳會增加速度。當研究對象看到自己的手機墮地,心跳速率變異平均增加15%,亦即是每分鐘心跳增加了7.45次2 。這個增幅較他們被要求於極端時限內完成工作或公開演說高出3倍以上 (每分鐘心跳增加1.7次) 。

2. 身體分泌壓力荷爾蒙
皮質醇是當我們感到有壓力或危險時,身體產生出來的壓力荷爾蒙。當研究對象的手機墮地,他們的皮質醇水平較正常情況平均高出32% (從8.19 升至 10.82 ng/ml)。

3. 急速呼吸顯示面對壓力
當呼吸速率增加,顯示我們需要更多氧氣以應付所面對的壓力或危險情況。當研究對象看到自己的手機墮地,他們的呼吸速率變異較靜止狀態時高出超過15%,亦是他們被要求在一群陌生人面前演說時的呼吸速率4倍以上。

曾加蕙博士說道:「我們對於今次研究所得結果感到非常驚訝。在心理學的世界,公開演說向來被視為日常生活中最能引發壓力的情況之一,但今次有半數研究對象當看到自己的手機堕地,唾液中的皮質醇水平竟較被要求公開演說時高出 15%。3」

Men vs Women_Infographic_CH Resize
男女手機墮地反應大不同

普遍而言,女性比男性擁有一顆較細小的心臟,但這個研究發現,原來她們更「膽大心細」。該研究發現,相比起女參加者,男參加者在四個測試項目中均出現更高的壓力指數。

男參加者在手機墮地時皮質醇水平上升了22%,但是女參加者則只上升了16%。然而,女性在手機墮地時體驗的壓力相比在一群陌生人面前演講超出2倍。在量度呼吸速率時,男性則被錄得手機墮地時其呼吸較公開演說時高快3倍。

無手機焦慮症

OtterBox在2015年公佈的調查報告4透露了港人機不離手的生活習慣,正好解釋了為何我們的生活存在如此巨大的壓力。三分之一 (31%)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睡前活動是使用智能手機登上社交媒體或進行線上遊戲。相反地,會在床上看電視或閱讀等等的受訪者則較少。

當智能手機真的不幸被摔破時,71% 的受訪者視個人資料的遺失及更改(例如銀行帳戶)為手機損壞後的最大苦惱。三分之二 (76%) 的受訪者則會因為摔破手機後記不起自己親朋戚友的聯絡號碼而感到頭疼。

TechApple.com 編輯部

堅持製作專業科技內容,全員擁有多種不同技術知識的特異科技媒體團隊。 電郵:editor@techapple.com

× Whatsapp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