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期焦點產品報告產品詳評

【見購角度】Samsung Galaxy J7 Prime : 最好 J ?

智能手機硬件和工藝急速進步,中階甚至入門級產品已經達到兩、三年前旗艦的規格-金屬機身、全高清屏幕、f/1.9 大光圈、1300 萬像素…這個規格盡在今日要評測的手機 Samsung Galaxy J7 Prime 當中。

作為 Samsung J 系列現時最高階,是否恰如其定位:最好 J ?今期【見購角度】嘗試為大家多方位分析這部手機。

外觀設計:三段式金屬機身 同時支援雙卡與 Micro-SD

紅米 Note 3 的評測中 稍稍談到金屬質感亦有高下之分,而 Samsung Galaxy J7 Pro 亦是金屬材質,卻不是高端的一體成形式,而是採用三片金屬拼合出機背,機身厚度達 8mm ,但不是流行的流線弧形機身,相對於自家的 Samsung Galaxy C 系列顯得較厚。

Samsung Galaxy J7 Prime 一類入門金屬機,多採用組裝成金屬機殼,對於廠商優點當然是節省成本(一體成形式金屬機身只要出差錯就整片金屬原料放棄,工序亦相對繁複),但因機背的金屬片接縫有機會不平整,較容易出現空隙,質感未必能如一體成形般出色。

作為入門機款, Samsung Galaxy J7 Prime 採用 Micro-USB 而非 USB-C ,對於一般用戶,免卻換掉手頭充電線之苦惱, 雖然沒配置NFC 晶片,但它同時支援雙卡 Nano+ Nano 及MicroSD (非三選二的設計),機身喇叭設在右邊亦比較特別,一如以往 Samsung 的設計採用電容式 Multi-Task 、Back 鍵和實體 Home 鍵,並於 Home 鍵上內藏指紋感應器。

至於官方如何強調的設計呢?「精緻金屬機身,配以平滑不突起的鏡頭設計」。鏡頭較平整對很多人來說,是個優點。

介面:簡易版 TouchWiz 介面

於 Samsung Galaxy J7 Prime 裡採用的是簡單版的 Samsung 自家 TouchWiz 介面,作為入門級機款亦有 S-Planner 、Samsung Note 等經典專屬 App ,亦可以在 Galaxy Apps 下載不同程式如 Samsung Music 、SnapBizCard 等等,在 Google 帳號以外更可以登入三星帳戶同步聯絡人、日曆、 Samsung Note 、鍵盤數據、瀏覽器資料等內容,官方提供的雲端空間有 15GB ,是 Google 以外的一種選擇。

作為一部大屏幕手機它亦具備「單手模式」,可以把程式縮至自己喜歡的大小,猶如一個 Pop-up Windows ,這並非什麼新鮮事(早在幾代以前的旗艦手機已具備),但下放到 Galaxy J 級入門級手機證實了低階的功能在不斷進步。

另外它亦有與 Flipboard 整合,在主介面中最左邊是像是 HTC BlinkFeed 的資訊介面,可以客制化的選項不多,用家亦可以自家設定是否啟用。

屏幕:Samsung 自家 PLS 面版 FHD

於 Samsung Galaxy J7 Prime 採用的不是 Samsung 常用的 S-AMOLED ,而是採用他們研發的 PLS (Plane to Line Switching) ,這是 Samsung 在 2010 年對抗 LG IPS 屏幕而設計出來的一種規格,原理和 IPS 接近,亦提供高可視角度,在早期 AMOLED 難以做到全高清屏幕時,當時甚至有人說將以 PLS 取代 AMOLED

據資料指出 PLS 比起 IPS 可有更廣的可視角度、平均亮度高 10% ,同時它的屏幕較有「彈性」,較用力按壓之下可能會出現色印效果,以我們測試中表現,色印會消失,不會持續,基本上不影響操作。

我們以 IPS 屏幕的 iPhone SE 去對比 Samsung Galaxy J7 Prime 的色彩表現與可視角度,見下圖:

在亮度與顯色方面, Samsung Galaxy J7 Prime 都與 iPhone SE 表現接近,而 Galaxy J7 Prime 飽和度方面稍稍比起 iPhone SE 高,唯可視角度明顯比 iPhone SE 的 IPS 面版遜色,而像素密度較高達 386PPI 的 J7 Prime 與 325PPI 的 iPhone SE 對比,色域顯示與變化差異並不明顯。

比較特別的是 Samsung Galaxy J7 Prime 沒有找到「自動調節亮度」選項,使用上比較麻煩,畢竟在室內/室外需要的亮度有一定差異。取而代之的是「戶外模式」,用家可以啟動選項進一步調亮屏幕,下面是戶外模式開關下的差異。

戶外模式在手機閒置 15 分鐘後會自動關閉以節省電力。

效能,相機及其他測試結果,請看下頁。

TechApple.com 編輯部

堅持製作專業科技內容,全員擁有多種不同技術知識的特異科技媒體團隊。 電郵:editor@techapple.com

× Whatsapp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