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

禮賢會彭學高紀念中學 STEM 訪談

全球近年興起 STEM(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教育,而香港亦有不少學校跟進,禮賢會彭學高紀念中學亦設立「創客科」(Maker Lesson) ,目的讓更多學生有機會接觸創科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創意和解難能力。早前 TechApple 到訪參觀並進行訪問,了解更多他們推行 STEM 課程的故事。

STEM 課程:啟發學生自學興趣 發掘學生創客潛能

香港禮賢會彭學高紀念中學的 STEM 課程自上年開始設立,但短短一年間,卻已經 Makeblock 物聯網(loT)產品發明者大賽以智能浴缸的設計獲得冠軍,亦在中小學精英校際STEM智能家居創作大賽2018獲得多項不同獎項。

要令學生的潛能得到空間發展,負責創客科的蔡老師表示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學會去啟發自己。

創客科分成兩個部分,在上學期會先教授學生相關的知識,例如流程圖去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育他們基礎編程知識等,建立好基礎。下學期則是以全級比賽的形式,讓學生自行分組,鼓勵全部學生都參考在其中,構思一個電子產品的想法出來,然後找其他科目的老師幫忙,提供相關的知識,例如提前教授他們物理算術等,以幫助他們設計產品及了解實行性有多高。

很多時候學生會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像,而要讓學生保持自己構思的時候又有可行性,蔡老師指出重點是要引導他們改善自己的想法,令這個想法有可行性之餘又保留原本的創意。其中一個獲得STEM智能生活大獎優異獎的智能廁紙機,原本的想法是會跟著人後面換廁紙的智能狗狗,經過多番的討論及改良後,才敲定最終的設計。

引導學生思考,最大的好處就是不需要再用填鴨的方式教育他們,因為學生的動力更多,會自己提問,主動去學習新的知識,而不止局限於課本上已有的知識。

 STEM 教育仍困難重重:最大問題是空間未足夠

儘管學生之間的化學反應令人驚喜,但在學校推行 STEM 教育的第一年仍然遇到不少的困難。

香港禮賢會彭學高紀念中學的多用途室由電腦室改裝,前半間課室仍然放置了電腦,後半間課室才是真正屬於創客的空間;但製造產品時需要使用大量的空間改裝設計及收納,因此老師們都坦誠空間的缺乏是目前遇到最大的困難。

同時,由於學生的想法經常包涵各範疇的知識,教師亦需要經常進修,以貼合需求。蔡老師指出他亦趁著暑期的空間修讀各種課程,最近在讀的是激光切割的課程,讀完後便可以指導學生使用更簡單的方法裝作。

鑑於 STEM 教育在香港仍未普及,未來的方向是提高資訊及通訊科技課中的編程教學至整個教學的30%,除了為學生打好基礎以銜接社會,同時令學生更容易適應創客課程,提升將來創客產品的完整度及完成度。

TechApple.com 編輯部

堅持製作專業科技內容,全員擁有多種不同技術知識的特異科技媒體團隊。 電郵:editor@techapple.com

× Whatsapp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