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見解】【Manhung Tech】寫在發布會之前,評現時 Nokia 手機產品線
星期日就是 HMD 的 Nokia 手機發布會,HMD 在過去一年推出多部手機,產品線已經成形,涵蓋多個價位的市場。對於這個多機齊下的戰略,網上有不同的意見,因此 Man 想在這次發布會之前,評論現時的產品線,以及評估傳聞手機的市場價值及定位。
需要機海嗎?
這是一個極巧妙的問題,到底一年要推出多少部手機才叫好?
機海總會被人批評,但出得太少又不能滿足消費者各種的需求。看看 HMD 過去一年的產品線,Nokai 2、3、5、6、7、8、6(2018),七部智能手機。有朋友認為太多,Man 卻認為合理。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 HMD 的市場定位,或 Nokia 品牌的目標消費者。
明顯地,HMD 不像水果品牌,集中於高消費的消費者。反之,Nokia 品牌是照顧各個階層的消費者,Symbian、Windows Phone 年代如是。大家或認為低階手機的利潤不大,不少大品牌降少入門手機的數量,及推出頻率。不過,Nokia 品牌並不適用。
第一,HMD 現時的當務之急是在短時間內爭取最多的市佔率,儘快建立一定勢力。在過去一年,HMD 成功靠中、低階手機建立不錯的市占率及排名,令人讚嘆。
一直以來,購買中、低階手機的消費群不及高階,加上不少高消費者是水果品牌的忠實粉絲,短時間難以改變。相反,中、低階市場包括預算不高的消費者,以及需要個人副機、公務手機的人。加上高階市場 HMD 還未有甚麼特別功能、賣點與其他大廠商比拼 (除了蔡司鏡頭外),所以難以在短時間於高階市場有太大作為。可是,
一年至少推出五、六部智能手機是合理之舉,當然機海只是一個名詞。最重要的莫過於定位是否清晰,如果清晰,有助 HMD 進攻各價位的消費者。
第二,Nokia 品牌一向給予人可靠、實用的形象,尤其是發展中國家,例如往日的 Nokia 105、Asha 系列、Lumia 520 大賣某程度上與此有關。因此,在推出數百元的入門 Nokia 2 並非錯誤或多餘,現時的產品線有多部2000元以下的產品,亦無不可。在這類市場,Nokia 品牌的低階入門機的競爭力比其他廠商強,所以某些廠商在低階市場失利並不代表 HMD。
Nokia 3: 雞肋
看著 Nokia 2、3、5、6、6 (2018),說實在 Man 有點頭痛,到底我們需要 Nokia 3 嗎,還是不需要 Nokia 5? 經一番思考後,Man 個人認為 Nokia 3、5 的定位太過相似,應該棄其一,而小編選擇了前者。
從 Man 準備的比較表可見,Nokia 3 的規格相當尷尬。
此外,Nokia 3 是唯一一部使用 MTK 處理器的 Nokia Android 手機,升級、管理需要另外處理。
個人認為,Nokia 3 的定位與 Nokia 5 太過相近,其實 Nokia 5 已經支持著1000港幣的低階市場,使 Nokia 3 的價值變得不高。原本 Nokia 3 擔當著最便宜、最入門的角色,與 Nokia 5 有一定價格差位,但自從更便宜的 Nokia 2 推出後,Nokia 3 的位置變得雞肋,一部處於 Nokia 2、Nokia 5 之間的產物,令整個產品線變得模糊,不利消費者選擇。
換言之,Nokia 2、Nokia 5、Nokia 6 分別使用 Snapdragon 2xx、4xx、6xx,1GB、2GB、4GB RAM,便能夠應付$800、$1300、$2000 的市場,定位清晰且有條理。型號量多寡並不重要,最緊要是每部手機的定位,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應儘量避免重疊,不要造成自我競爭。
Nokia 6 (2018) 轉用 Snapdragon 600 系列處理器,屬明智之舉
Nokia 6 第一代的規格有點麻煩,Snapdragon 430 處理器配 4GB RAM (部分市場是 3GB RAM),不少人批評其處理器過於低檔,變相令人卻步。然而 Man 認為雖然 Nokia 6 與 Nokia 5 同樣使用 Snapdragon 處理器,但兩者的分野是相當清楚,主要分別在於 RAM、ROM、螢幕解像度、相機,兩部手機相差700港元,定位分別十分明顯。
Nokia 6 (2018) 改用 Snapdragon 630 處理器,而售價與上一代相近,可見 HMD 看到上一代的評價。雖則 Snapdragon 430 未必太差,但一般人總認為此屬千元價位的配置,所以中低階的 Nokia 6 不應適用。有時候消費者觀感絕對重要,轉用成本較貴的處理器可以獲得更好的形象,何樂而不為?
如果 Nokia 7 Plus 屬實,還需要國際版 Nokia 7 嗎?
原本 Nokia 7 的用途是填補 Nokia 6 與 Nokia 8 的空間,是一部典型的中階手機。可是,Man 認為 Nokia 8 (2018) 已經取代 Nokia 7 的角色,除了玻璃機背、蔡司鏡頭。由於兩者的規格重疊,所以傳聞中的 Nokia 7 Plus 是一部在 Nokia 6 (2018)、Nokia 7 之上的產品,可以填補他們與 Nokia 8 的空間。因此,HMD 沒有需要推出國際版 Nokia 7,反而推出 Nokia 7 Plus 會更理想,保持產品線的條理。
根據傳聞,Nokia 7 Plus 使用最新的 Snapdragon 660 處理器,比 Nokia 6 (2018) 更上一層樓,加上蔡司鏡頭,可以擔當中高階的角色,成為 Nokia 6 (2018) 與 Nokia 8 之間的選擇。換言之,這三部手機的定位分工鮮明,方便消費者選擇,一目了然。
總結: 應繼續多機並發的戰略,但避免重疊
最後,Man 認為 HMD 應保持現有的戰略,繼續發布超入門、低階、中階、高階產品,利用處理器、RAM、相機作出要分界,並為高階手機提供更多獨有功能。同時,HMD 應嘗試更多設計風格和用色,過去一年的設計太過單一,當業務上軌道後,可投放更多人力及資源於設計上。
至於最頂尖的旗艦手機,HMD 無須太過焦急,應準備更多新功能及賣點才一次過推出,一鳴驚人,目前 Nokia 8 能夠以實惠的價格守住高階市場。
以上只是個人的看法,歡迎大家討論。
歡迎讚好 ManHungTech 的 Facebook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