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ipedia :以 BlockChain 為核心的網上百科全書
雖然 WikiPedia 很方便,而因為它集合了全世界不同人士提供的資料,有不少人選擇用這個網上百科全書。但亦因為它全都是 UGC 內容,難免會有錯漏與良莠不齊的情況,亦有人進行惡意修改,故此唸大學時老師已經說不能把維基百科來參考。也許是維基百科的創辦人 Dr. Laryy Sanger 看到這個痛點,他正式加入 Everipedia 去打造以 BlockChain 為核心的百科全書!
當大家談起區塊鏈 (BlockChain) ,印象最深應該還是 Bitcoin ( 已經升破 $13,000 美金了)、以太幣與其他加密貨幣,但它的 Data Structure 相當有趣,可以把資料去中心化,亦可以追尋到每一個紀錄,並確保資料不能被修改,是相當適合進行交易紀錄的方式。(當然,耗用的容量、傳輸與運算的速度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相對於以往「中心化」資料系統的 WikiPedia ,因為他們是有著概定的資料庫,裡面的內容亦可以被用家修改,所以有部份國家選擇封鎖 WikiPedia ,亦有部份組織不斷修改自己的維基頁面。而去中心化的系統就可以追蹤到哪一個人對百科全書進行編輯。根據 Everipedia 的創辦人 Theodor Forselius 講:「我們的目標是比起 WikiPedia 更大而且更好,而憑著社中心化的結構與代幣化,我們將能夠分享用家之間的知識。」
而他們將會用一種名為 「IQ」的加密貨幣,當當提供內容或是進行文章更新的時侯,你就是進行「掘礦」的程序,希望利用這個方式鼓勵用家提供更多不同的內容,同時希望每一個用家都佔有 Everpedia 的一部份,同時他們不希望 Everipedia 成為炒賣、炒作的平台,不期望有某一用家因為 IQ 這種貨幣而暴富。
同時他們希望利用區塊鏈的特性,打破部份「防火長城」的界限,令一些上不到 WikiPedia 的用家亦可以在 Everipedia 上面接觸到敏感的消息。同時 WikiPedia 的創辦人 Dr Sanger 同意區塊鏈是打造這個新百科全書的最好方式,他提到「去中心化」的種種優勢。
最後,他們提到 Everipedia 希望以 P2P的方式去減低網絡主機費用,亦會引入廣告和捐款的模式去幫助營運。暫時他們仍在營運英文版,希望中文版也在不遠的將來面世啊!
引用來源:The Next 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