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Boris Lee】初創世紀:香港創科融資出路多、視乎是否願意嘗試新方式
筆者早前在同一個新聞網站內,讀到兩個概念完全相反的新聞標題。一篇是「創科業界嘆在港融資難窒礙發展」,另一篇是「內地封殺 港勢成 ICO 集資重鎮」。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如果創科業界覺得有融資困難,其實是很難想像。如果創科公司只一味用傳統銀行抵押借貸的方式來集資,缺乏資產的創科公司一定沒有任何優勢,以前工廠也有廠房和機器,但今天連伺服器也可以雲端 IaaS 租用,初創公司其實沒有什麼傳統銀行會看得上的資產能抵押,融資自然倍感艱難。
其實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商業公司要募集資金的形式離不開「抵押借貸」、「引入投資」或是「預收貨款」等。即使今天金融科技發達,也只是改變了處理融資的手法,實際並未有超出前面提過的三種形式。
例如近年常見的 Kickstarter 群眾集資,也跟預付「月餅會」性質相似,透過預先繳付部分貨款來作為生產的啟動資金,從而讓業務得以開展。而香港金融科技初創 Qupital 就協助媒合銀行和企業,以企業的「發票」為憑據,即使對方客戶尚未付款,也能靠出售發票來讓資金回籠,以免生產線停頓。
不少廠商都容許客戶賒賬交易,但這很易導致資金未及回籠而帶來周轉壓力。而 Qupital 讓企業毋須資產抵押,只要賣出應收的發票就能在一至兩日內快速套現,解決資金周轉問題。企業能按資金周轉緩急而以折讓價出售發票,而收購發票的公司則再追收款項賺取差價,作為中介人的 Qupital 則能賺取手續費和佣金。
另一家香港金融科技初創 FundPark 則不是以「發票」為出發,而是以「訂單」來切入。「發票融資」始終是有了第一筆生意後才能用得上的融資方式,而「訂單融資」卻能在第一筆生意生產前已經用得上,因此即使初創公司是在更早期的階段也有機會籌集到資金。
FundPark 同樣是媒合有資金周轉需要的企業和願意出資的資金方,在評估企業接到的訂單數額和公司背景是否可靠後,資金方可按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預期收益回報而選擇向哪些項目投資。資金會由第三方信託機構來處理,直接用於生產必須的採購等開支,並在出貨後按投資時的協議分紅。
就像近年興起的 P2P 借貸一樣,上述兩家金融科技初創都透過科技來媒合融資的雙方來達致 B2B 的借貸。以往透過銀行這一專業中介角色來評估風險和媒合資金,而金融科技如區塊鏈、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就正要把銀行的傳統角色革掉。
而今年極為熱門的 ICO 更是進一步要取代投資銀行、會計師行、甚至風投基金等的專業角色,希望透過區塊鏈技術來降低傳統企業融資的成本和門檻。無可否認,缺乏監管和管理的 ICO 有很大風險,但這概念本身並非騙局,怎樣篩走騙子就是希望正經循 ICO 融資的業界需要正視的問題。
其實創科公司要融資,方法可以很多,「嘆在港融資難」似乎只是未有想像更多的可行方式。不管港交所計劃推出的「創新板」還是 ICO 還是 2:1 配對的「創科創投基金」,未來其實有愈來愈多的融資方式可以考慮。由監管機構到商業機構,是否有足夠的想像力和冒險精神,將是決定未來香港能否成為創科公司首選融資地點的關鍵。
#以上言論屬於作者意見,並不代表 Techapple.com 立場。
![]() |
作者簡介:Boris Lee ,資深科技新聞記者,在商業科技及初創企業新聞有十多年經驗,曾任職於 Unwire.pro、IT Pro、Hi-Tech Weekly 等科技傳媒。現為科技新聞專欄作家,並為初創企業提供專業媒體策略建議。個人專頁:BorisLee.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