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X 的 FaceID 解密:說穿了就是把微軟 Kinect 技術放進手機
iPhoneX 還未正式推出,但蘋果以 Face ID 取代 Touch ID的做法,相信引起了不少討論。而頂部的「M字額」,其前置相機及感應器等裝置原來是基於微軟的 Kinect 的技術而開發。
iPhone X 的 FaceID 其實與 Kinect 技術應用相同
Kinect是由微軟開發,應用於Xbox 360和Xbox One主機的周邊設備。它讓玩家使用語音指令或手勢來操作Xbox 360和Xbox One的系統介面。它也能捕捉玩家全身上下的動作,用身體來進行遊戲。
微軟原來的Kinect硬件由一家著名的以色列公司PrimeSense提供支持。 PrimeSense率先將紅外線網格投影到場景上,然後用紅外攝像機檢測並通過特殊處理芯片獲取深度信息。
Kinect的輸出是320×240深度圖,具有2048個靈敏度(不同的深度),基於30,000個激光點,IR投影機以專有的斑點圖案在現場爆破。
在2013年,蘋果收購了PrimeSense。 蘋果於2015年又收購了專精於面部捕捉的FaceShift,結合PrimeSense不斷優化的小尺寸傳感器,小到足以塞進iPhone X的劉海裡,這才有了Face ID。可以說蘋果已經為3D 視覺領域搭建了完善的生態體系。
深度相機不斷發展:用於Xbox One的Kinect 2.0將PrimeSense技術與Microsoft自己的技術相結合,並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分辨率。 它可以識別臉部,甚至可以發現玩家的心率。
而「M字額」中整合了多達 8 個零件:除了麥克風、揚聲器、前置鏡頭、環境光感測器、距離感應器等我們熟知的部分,還整合了紅外線鏡頭、泛光感應元件(Flood illuminator)及點陣投影器,即使在黑暗中也可以定位你的臉部,令FaceID的使用可以更加準確。
但Kinect不同,它是為了在整個客廳裡跟踪運動而建立的,傳感器主要是為了掃描臉部並為Apple的Face ID功能而設計的。蘋果公司的TrueDepth相機可以透過投射和分析超過 30,000 個隱形測繪點,精確繪製你面部的深度測繪圖,創造令人難以置信的人臉掃描。蘋果的Animoji功能亦應用了這個技術:蘋果實時生成一張完整的動畫3D網格,同時根據臉部的光射投影,從而改善AR應用的真實感。
可以看出 Apple 一直都在全力更新 PrimeSense 的技術,而現在它已經被用到了 iPhone X 當中。
資料來源:techcrunch、thever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