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商學院專家指傳統工種將可能消失:STEM 教育需要加強
剛踏入新學年,家長忙著送子女上學,牙牙學語的孩童初次踏足幼稚園,而剛畢業的職場新鮮人正展開人生的新一頁。
不少香港學生或會因家庭壓力而選修如工程、數學或科學等較「安全」的科目,以2016至17學年為例,多達三分之一(36%)的本地本科生均修讀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課程。
香港政府也積極推動STEM教育,去年便向每間合資格的小學和中學分別提供港幣10萬及20萬的補助金。
雖然STEM在香港推行多年一直十分成功,但來到人工智能時代,這教育模式還能保證年輕人能找到工作嗎?一旦機械人當道,工程和科學工種會被取代嗎?我們需要重新審視STEM嗎?
倫敦商學院的Lynda Gratton及Andrew Scott教授指出,隨著一些傳統工種被新型工種取代,勞動市場將在未來數十年面臨重大改革。機械人和人工智能將取代或增加大量新職位,無論是後勤文書處理、銷售及營銷、辦公室管理和行政工作將面臨改變,而過去所備受依賴的傳統崗位將會消失。
好消息是,廣泛意見均認為有些技術和能力是人類獨有的,尚未能被機械人或人工智能複製或替代,例如:繁複問題需要以具創意或有說服力的方式來解決;高技能工作則依靠專業知識、歸納推理和溝通技巧來完成。溝通技巧、人際關係及網絡、情感智商、談判技巧和靈活性等層面始終是人類比較優勝,所以著重這些能力的工作將繼續保留。
這對香港的莘莘學子有何意義?這說明「軟」技能(如創意或溝通能力)可能比「硬」技能更能經歷時間的考驗。如果機器可在職場上取代人類,即使於教育作出投資將不足以確保穩定事業或可觀收入。也許我們需對推動STEM作出反思。
不過,Lynda Gratton及Andrew Scott教授也指出,科技發展將帶動一些補充性行業,增加產量的同時增加就業機會,而新產品則創造新的工作領域,從而推動經濟發展。
隨著產品、科技和工作方式的創新,員工必須變得更加有創意或專業化,務求從這些變化中獲益。
總括而言,第四次工業革命將可能帶來先進的機械人、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先進的物料和生物技術。這一切對STEM畢業生來說都是極佳的發展機會,然而,創意和人類獨有的技能也同樣不可或缺。
其重要性不僅限於年輕一代,年長的員工也需要重返校園,重新學習。他們必須比歷代的員工更加靈活,準備在往後漫長的職場生涯中隨時提升或轉移技能。
適逢新學年的開始,是時候好好思量STEM這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