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ris Lee專欄見解

【名家專欄】【Boris Lee】初創世紀:IPO 不一定風光、蝕錢不一定糟糕

GoGoVan 宣布跟中國的 58 速運合併,估值更指已達 10 億美元的「獨角獸」規模,而創辦人林凱源會留任合併後新公司的行政總裁,並證實正計劃在香港的主板上市。雖然 GoGoVan 強調是合併、不是收購,但觀乎兩者的市場和資本規模,即使留任管理團隊也不代表有很大的股權,算不算是風光還要視乎觀點與角度。

其實除了失敗收場,初創公司的出路大多是被收購或上市,對風險投資者而言,不上市就無法快速收穫,因此並不存在「慢慢賺錢」的選擇。很多初創公司都對接受風險投資很謹慎,正因為投資是用股權來回報,風投會大為影響公司未來發展的決策方向,被逼作出違背創辦團隊的選擇。

初創接受投資小心「魔鬼之吻」

事實上,不少初創公司都因為多次融資下被不斷分薄股權,結果雖然表面風光成為獨角獸,但實際最賺錢的未必是創辦團隊成員,反而最早進場的風投才是大贏家,創辦者實際是為人作嫁衣,南柯夢一場。而這也是愈多愈多初創公司開始選擇像 ICO 等不會被分薄股權的方式集資的原因。

香港其實有不少成功的初創公司最後以「被收購」方式退場,例如元祖級的 EditGrid 和 Anobii 都是被外資收購的。有些人覺得 IPO 上市才算風光,但每家公司狀況不同不能一言而喻,事實上有初創公司是針對一些科技巨擘自身的弱點而設計產品,目的並不是取而代之,而是博取被科技巨擘收購的機會,這些公司能一擊即中又豈算失敗?
虧損未必糟糕、糟糕的是公司沒有方向

當然上市了也不一定好,像 Twitter 和 Snapchat 近期也焦頭爛額:Snap 剛公布第二季淨虧損 4.43 億美元,是去年同期虧損的四倍,導致股價持續下跌;而 Twitter註冊用戶人數和每月活躍用戶更錄得零增長。因此「上市不是終點,而是另一個起點」這句話其實一點也沒錯。

不過虧損未必真的糟糕,糟糕的是公司沒有方向。Amazon 也是一家出了名「年年蝕錢」的公司,但因為他們押中了未來,因此股價依然年年上升;Tesla 近期股價雖然較波動,但他們押注在再生能源、太空科技的方向其實符合科技趨勢,一時的股價表現未必反映到未來。

#以上言論屬於作者意見,並不代表 Techapple.com 立場。

作者簡介:Boris Lee ,資深科技新聞記者,在商業科技及初創企業新聞有十多年經驗,曾任職於 Unwire.pro、IT Pro、Hi-Tech Weekly 等科技傳媒。現為科技新聞專欄作家,並為初創企業提供專業媒體策略建議。個人專頁:BorisLee.hk

 

One thought on “【名家專欄】【Boris Lee】初創世紀:IPO 不一定風光、蝕錢不一定糟糕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Whatsapp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