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見解

【名家分享】有了流量之後,你追求的還有什麼?

中國大陸的《第一財經週刊》,由紙版以至iPad版,是我每個星期的必讀閱物,沒有十年,都有八載。

今期的封面故事《國王的新衣》,所探討的網絡廣告造假,雖然並非什麼新事物,但這報道算是深入,也解釋了一些行內術語,讓一般行外人,都可以略窺一二。

最起碼,在香港,暫時我還未見過有主流傳媒會寫這類封面故事。

但凡有數字的東西、但凡有利可圖、但凡有人要被逼追數,數字誇大造假,幾乎無處不在,網絡廣告如是,政府的假大空計劃也如是。

封面故事提及,網絡廣告數字造假,歸根究底,罪魁禍首,就是有些廣告客戶要求無理的KPI,而偏偏,又有廣告公司願意接棒。

據說,在大陸廣告界,最可怕又始料不及的重災區,居然是汽車品牌,原因之一,是這類別的廣告客戶願意花的廣告費可能最多,同時間,要追的KPI — 登記試駕,又最容易造假。

是的,當大家都只是追流量,卻很少人去理會質量。

反正,登記的人數達標,然後又有一定的人數試駕,湊夠了數,營銷部的責任,基本上已經完成。

如果你告訴客戶,他們拿了100個Likes,而其中,有90個Likes,是真心Like的。

但可能,他們會情願得到1,000個Likes,那管其中只有9個Likes,是真心Like的。

在香港,我也間中會聽到客戶對某某廣告公司、某某廣告平台給予「交到數」的贊美。

不知道從那個時候開始,做廣告,也要負責幫客戶「交到數」,來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來到網絡廣告的世界,「交到數」更老早成為成功指標。

雖然,我也同意廣告的存在,是幫助客戶成就更好的業績,說到底,我們做的還是商業,不是藝術。

可是,有關廣告成效,當中牽涉變數太多,並非次次都可以如廣告獎內的成功案例般,好像冥冥中都在計算之內。

所以,你說我是無膽匪類又好,沒出色也可,我還是從來不敢答應客戶,我可以如何怎麼幫他們「交到數」。

雖然,我心知肚明,這個時勢,「交到數」廣告公司,只會愈做愈紅。但我還是希望,客戶對我的贊美,不是來自「交到數」。

當作品的質量、質素也可以量化,數字背後,卻可能只留下了空洞。

 

本文內容由作者 Rudi Leung 授權轉載。以上言論屬於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 Techapple.com 立場。

作者簡介:Rudi Leung ,A musician turned creative director then became a digital & social media specialist. Founder of the Creative Agency Hungry Digital.

Medium網址:https://medium.com/@rudileung

TechApple.com 編輯部

堅持製作專業科技內容,全員擁有多種不同技術知識的特異科技媒體團隊。 電郵:editor@techapple.com

× Whatsapp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