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透視】專家講解電競主機板過人之處:散熱、穩定、扎實、個人化
電競產業無疑是為傳統的電腦品牌增加活力,不少品牌都推出與電競相關的產品,例如鍵盤、滑鼠、顯示卡、RAM 等等,而今次想跟大家談的就是主機板 (Motherboard)。我們都知道這是電腦的核心所在,不過相對於普通「文書機」的主機板,電競主機板有什麼過人之處?玩家為什麼要入手?這未必是每一個人都清楚的,我們就請來 ASUS 的產品經理 Ivan 跟我們分享。
ASUS 自 2006 年開始發展電競路線,近年推出周邊產品
ASUS 的主機板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但他們的電競系列是從哪時開始呢?最早追溯到 2006 年,他們已經推出 ROG (Republic Of Gamers) 這個品牌,並專為遊戲而設計出不同產品,包括主機板、 LCD 屏幕、筆電,而在過去 11 年的開發中他們收集不同玩家的意見去了解電競市場。
而大約 4 年前,他們把 ROG 擴展到更多周邊產品,包括鍵盤、滑鼠、耳機、路由器等等,現時 ASUS 亦有支持不同的電競隊伍。
Ivan 特別提到,在發展電競時面對的困難是用家需求經常改變。例如近年流行的《League of Legned》與 OverWatch 用家需求各異,開發周邊產品的路線亦有不同。與此同時, Gamer 的需求比較高,其中一個例子是屏幕的規格一般是 1080p/ 30fps ,但玩家總希望達到 2K、4K 甚至更高的解像度,在開發方面需要精益求精,開發團隊需要緊貼潮流,以符合用家體驗。
ROG 電競主機板與普通主機板有什麼過人之處?
既然玩家的要求高,那麼電競專用的主機板亦為遊戲而設計。 提到,電邈用主機板的與文書機的關鍵差異是運行溫度,畢竟文書處理不需要長期把處理器、顯示卡高速運行,所以沒有針對長期、高運算量作設計,用於電子競技上散熱會不夠快。
同時電競主機板在供電模組有所強化,即使玩家要不眠不休的玩遊戲,亦有一定的穩定性、耐用性,故此對於玩家來說是一種有價值的投資。
另一樣不為人注意的就是 PCIe 插槽的強度:現時的顯卡在強化運算效能、散熱的同時亦增加了重量,而 PCI/E 插槽會承受一定的壓力,電競用主機板就針對這一點強化了焊接位,令它可以承受更重的顯示卡,令它不會容易產生接觸不良、彎曲的情況。
ASUS 電競底板特設 SSD 散熱技術、AuraSync 燈光設置
除了上面的幾項設計之外,ROG 電競系列又有什麼特別呢? Ivan 提到的有兩個。
第一個是他們自家的 Aura Sync 燈光技術,它是一個統一的 RGB 介面控制,只需要一個介面就可以控制所有支援 Aura Sync 產品的燈光,當中包含 ASUS ROG 自家的主機板、滑鼠、鍵盤、耳機,他們亦與其他品牌合作,現時已經有 RAM 、火牛、水冷裝置支援 Aura Sync ,可以統一控制燈光,而只要上 ASUS 網站就找到相關資訊。
另外,在 ROG STRIX X299-E 這塊電競主機板上針對 M.2 介面 SSD 在長期運作過熱的問題:以往 M.2 SSD沒有任何散熱功能,在長期運行的情況下會被限制在某一速度,也就是自動降頻,而 ROG 的部份主機板就用某種方式令 SSD 降溫,確保運行速度不受影響。
題外話:你如何看電競行業?
當問到電競行業的將來 ,Ivan 表示近年香港開始出配電競團隊,認受性亦開始提升。在以前大眾認為遊戲只是「打機」、「休閒」,而近年正式隊伍出現,他們有教練、團隊,甚至會和其他隊伍作技術上的交流,整件事情變得相當認真,可以說香港終於有電競了。
尤其 2017 年是一個比較大的轉變,首先政府表態支持,會投入不少資源,而在 8 月亦將舉行電競音樂節,對於整個事業來說是一個好的開始。他預計未來這個事業會再上升:「有分析指未來電競比賽的觀看人數會超過傳統運動,我們都相當期待這個產業的發展。」
TechApple 編輯部:消費兩極化的電腦年代 電競主板不只會發光而已
相信大家看畢文章,也明白到電競底板與一般文書機底板的最大分別,說到底作為一款競技產品,穩定性是相當重要的,炫目的燈光也襯托出娛樂用途,而一些細節比如說供電、散熱、或是燈光的管理,Ivan 亦和我們詳細講解,下面有一段清晰的影片。
在這個年代,電腦發展是相當「兩極化」,出現一種 M 型的情況。低階主機足以處理大多數文書用途,亦有玩家精益求精,要如何不斷發展去滿足玩家需求,或是帶給他們驚喜是相當困難的,除了效能更強之外要做出市場差異化,而 Auro Sync 可以是其中一樣吸引的事情,之後還會有什麼驚喜?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