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購角度】太窮的後裔 紅米 Note 3 高配版
「窮人恩物」,由初代紅米開始,這系列產品就被人冠上的外號!即使是新一代的產品亦不例外,小米官網是這樣形容它:「超值旗艦,從夢寐以求到別無所求」,它的定位可能是「舢板當中的航空母艦」。
這一集的「見購角度」就跟大家分析下這個窮系列新作,「太窮的後裔」紅米 Note 3 的優點與缺點。
我們手上的是香港紅米 Note 3 高配版,與低配版主要不同的是具備 3GB RAM + 32GB ROM 而非 2GB RAM + 16GB ROM,關於詳細規格可以參考小米官方網站。
*** 文章的每一條小題,都取材自小米官網的描述 ***
傳統弱項:「動」人的相機
坊間很多人對紅米系列的相機都用一個字形容:「弱」,從初代紅米、紅米 Note 、紅米 Note 2 的成像,都難言出色。由上代的 1300 萬像素升級到 1600 萬像素,成像質素仍然保持傳統,相片油畫化的情況仍然健在,甚至比上一代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什麼像素提升了卻沒有改進?我們可以從硬件開始解構。
要談相機,先從感光元件開始。我們測試過手上的紅米 Note 3 採用的 1600 萬像素感光元件,根據資料是 S5K3P3 ,這感光元件像素大小只有 1.0μm,在上一篇評測中提過像素尺寸會影響低光拍攝表現,理論上,像素愈大畫質愈好、 夜拍雜訊亦較少,事實上,1.0μm 遠低於市場常見大小。當然,這種設計也有其優點,最主要可以削減厚度,容易做出更簿機身,但犧牲像素大小,拍攝質素很難不受影響。


相機最基本的要求:「先拍得到,再拍得好」,戶外拍攝尚好,但即使擁有 f/2.0 大光圈,沒有 O.I.S (光學防手震)加持於低光環境拍攝成功率不高,往往要多拍幾張才得到一張清晰照片。相片細節亦欠佳,大約到 ISO 800 以上已經保留不了太多細節,室內白平衡不算準確,在稍暗的環境例如室外夜景、酒吧拍出來的成像容易「鬆郁蒙」。
紅米 Note 3 上採用 PDAF (Phase Detection Auto-Focus 相位對焦) 技術,官方指對焦速度達到 0.1 秒。這種對焦技術本來用於數碼單反,相對於傳統的 CDAF 對焦速度更快,採用減少「拉風箱」的情況。實際使用 紅米 Note 3 對焦速度並沒有官方說得那麼快,每次對焦大約用上半秒鐘,暗位對焦速度再慢上約一秒,對焦精度亦不夠高,就以酒吧拍攝為例,對焦幾次的成功率不到一半,以 2016 的標準這對焦系統難言出色,下面有相片成像,大家可以見到相片成像表現:
相機模式:精彩的故事?
講完相機成像的「弱」,我們再來談相機軟件。
如果用「傳統弱項」去形容他的相機硬件,我們可以用「創新笑話」去形容它的拍攝模式,不想提太多,下面的圖片一看就明白:
-全部介面之下,相機文字都不懂旋轉,要側頭 90 度看選項
-手動模式:可以調的只有 ISO 與白平衡,沒有曝光時間。經過我們的測試,快門最慢來到 1/8 秒,做不到長曝效果,白平衡有五種選項咁多。這不是別家廠商的基本選項嗎?

-前鏡頭設定:可以在 9 種濾鏡中選取效果,美顏模式在高、中、低選擇,至於那個傳說中的 36 級智能美顏,測試一輪,仍不太懂如何去控制。(可以選擇相片是否左右翻轉嗎?對不起,不行)

-倒數計時功能是一個模式,要計時就不能調白平衡/其他參數……

-可以拍快動作(縮時攝影)、慢動作影片,縮時攝影可以調節速度。
新增強項: 4050mAh 一塊大大大大大電池
官方特別強調紅米 Note 3 的 4050mAh 大電池。相對於紅米 Note 2 的 3000mAh 再增量 30% 卻沒有增加太多厚度,絕對是一大賣點。在一星期的使用下,最高有 16 小時以上的續航力,每天上班聽 Spotify + 看 Feedly 新聞,下班還可以看看 Youtube,雖然沒有玩遊戲與看漫畫,而這一星期隨身帶著的小米 20,000 外置電全無用武之地,比較可惜的是紅米 Note 3 只支援到 5V 2A 充電,並不支援 QuickCharge 2.0 或其他快充技術,從 0% 充到 100% 大還需要 3~4 小時;以下是電量使用情況:
全新包裝:金屬觸感,硬但不生硬 ?
近年金屬機身風潮由 HTC One M7 開始帶動,它的價值在於用極浪費的方式把一塊合金鑄出機身,這種高昂的做法亦不是每一家廠商做得了的。紅米 Note 3 與前代的分別是採用了金屬材質,厚度與重量略略增加(4g 與 0.4mm 而已)。它沒有一體成形式設計,機身由上、中、下三個部份組裝而成,成本自然跟 HTC One M7 等沒得比,接合點也不是絕對平整,造工比起 Samsung Galaxy A5 、HTC One A9 等大廠出品差一截,但如果你預算有限,考量的應該是手機耐用程度吧?在測試一星期內紅米 Note 3 跌地近 20 次,機身沒留下明顯花痕,當然它亦沒有解體,我們認為它是很耐摔的一部機。
採用金屬機身後紅米 Note 3 失去了前代可換電的優勢,同時 SIM 卡槽變成需要用針打開的樣式,作為一部雙卡機換 SIM 比較麻煩。它的 SIM 卡槽採用「二合一」設計,SIM 1 槽支持 Micro SIM 而 SIM 2 槽支援 Micro-SD 或 Nano SIM ,換句話說要到用雙卡就不能擴充容量。必須要提的特別之處是雙卡槽都支援 4G 網絡,不但支援香港常用的 FDD-LTE 與 WCDMA ,亦支援大陸的 TD-LTE 與 TD-SCDMA 制式,以低價位雙卡機來講很難得。
最後一點,它是沒有 NFC 。
指紋解鎖,真的領先一步?
紅米 Note 3 有指紋解鎖功能,在機背的感應器可以直接喚醒手機,拿起手機解鎖的方式比起 Home 鍵解鎖更直感,在 5.5 吋大屏幕手機上面也是更人性化的設計,辨識速度與準確度不比旗艦機差,可是基於 Android 5.1.1 的 MIUI 7 並不支援第三方應用指紋辨識,換句話說紅米 Note 3 的指紋只能進行系統鎖、應用鎖,用途相當有限。另外指紋感應器不支援任何手勢功能,如果它能像 Pantech Vega 的手機一樣可以善用這個位置,相信單手操作感覺會更佳。
好吧,他們做到指紋感應的基本了,可真的很難說他們可以「領先一步」。
5.5 吋 Full HD 高畫質陽光屏?
據知市場上紅米 Note 3 的屏幕的分別為 Sharp 、TinaMa (天馬) 與 BOE (京東方)三個廠商提供,我們手上的是 Tinama 屏幕版本。
在紅米 Note 3 上面沿用 1920 x 1080 的 5.5 吋屏幕規格,像素密度達 401PPI 官方指加入的「陽光屏」技術可以根據不同環境調節對比度,我們來看看實際的數據:
根據 GSMArena 測試,紅米 Note 3 在 50% 亮度時對比度有 927 ,比起紅米 Note 2 弱;而 100% 亮度時對度比是 953,與上一代同級,這個數值甚至比不上初代紅米 Note ,同廠的小米 4c 無論在哪個亮度亦比它出色;而看陽光下的對比度紅米 Note 3 亦輸 Sony Xperia M5 、Samsung Galaxy J7 等新機。肉眼感覺上紅米 Note 3 屏幕亦及不上小米 4i 亮麗、飽和。我們留意到在定位較高的小米 4i 上面採用的是 JDI 、Sharp 屏幕,強調色域達 NTSC 95%,而紅米系列是沒公佈 NTSC 數據,可以從這裡見到機款定位差異。
紅米 Note 3 「陽光屏」在實際使用下亮度只是還好而已,在調盡 100% 亮度情況下的確足夠,可是玻璃有反光問題,相對於市面上反光率低玻璃機種,也只能說它的效果很一般。

這片屏幕的採用了 IPS (In Plane Switching) 技術,可視角度達 178 度,亦解決了以往 TN-TFT 漏光的問題,與上一集我們談到的 AMOLED 原理不同, LCD 是採用一片面版再以背光原理顯示不同顏色,而 IPS 、TN-TFT 就是不同的遮色原理。傳統 TN-TFT 通電後未能完整遮光,出現漏光與可視角度低,經常出面反白的現像;改良後的 IPS 採用平行旋轉的方式控制液晶片,達到更高可視角度。在以前一代 IPS 會有透光率低、屏幕反應較慢的缺點,可是這兩點在紅米 Note 3 上面沒有出現,想知道更清楚的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很有趣的是紅米 Note 3 沒有採用 Gorilla Glass 大猩猩玻璃,但他們的國際副總裁 Hugo Barra 示範用飛鏢、鑰匙、平衡車和汽車去測試手機耐用度,測試出來紅米 Note 3 的 DPH (Diamond Pyramid Hardness) 達 649-670kgf/mm2比起 Gorilla Glass 4 的 596 kgf/mm2 強度還要高!影片可以自己睇,信不信由你。
紅米 Note 3 亦於軟件進行顯示強化,同樣的東西在其他小米手機中亦可見,算是 MIUI 的一部份,比較特別的有三個:
-色溫和瑩幕優化:手機裡面有三種屏幕模式,分別是「智慧環境適應」,瑩幕增強、標準模式,而只有「智慧環境適應」可以調屏幕色溫,能調範圍只有普通、暖色、冷色三種,設定簡陋,總比沒有好。

-護眼模式:原理是「去藍光」,把顯示中的藍色減少,降低對眼睛的負擔。當藍色減少後屏幕會變色偏黃,用家亦可以選擇去藍色的程度(也就是屏幕變黃的程度)。
-夜光屏:機內沒有一個「夜光屏」的設定,而是可以把屏幕調至極暗,方便在黑暗環境操作手機。

拒絕單調 也太「獨特」的 MIUI 7
談起小米大家總是想起手機、手環、電視、電飯煲等產品,又有誰記得他們是以 MIUI 起家的呢?在 2010 年他們發佈基於 Android 2.2 的初代 MIUI ,最初 Android 手機以單核規格起步,不少人用 MIUI 取代原生 ROM 以取得更流暢的反應,現在廠商介面完成度高的世代「刷 ROM」反而成為了極客玩意。
MIUI 的一個特點是設計模仿 iOS,沒有 Apps Drawer 概念,所有下載回來的 Apps 都會排列在桌面上,往往用家需要花大量時間整理桌面。而 MIUI 原生有大量自家軟件、安全中心、小米雲端服務,這些都是不能刪除,同時亦不能停止這些應用。坊間有批評 MIUI 原生的防毒,甚至部份原生應用有廣告存在。
另外 MIUI 部份功能亦需要登入小米帳戶去使用雲端應用、個性主題,同時小米亦可取得你的聯絡人資料,地點資料,用家是否願意將這些個人資料分享又是一個問題,畢竟要同步聯絡人用 Google 本身應用就足夠了,加上小米帳號的大部份內容在香港也用不了,這部份亦是如同雞肋。
UI使用,各有各喜好,作為一個接觸 MIUI 數年用家,個人認為沒有 Apps Drawer 不符一般 Android 用家習慣,把所有 Apps 排列在桌面上毫無美感。咸魚青菜,各有所愛,當然,亦些 MIUI 的「粉絲」推薦 MIUI 有多好用,設計有多智能。一部 32GB 容量的手機原生有約 26GB 可以使用,作為用家始終不能抱怨太多。
Qualcomm S650 給你極快開 App 的快感?
香港版紅米 Note 3 兩個版本都採用 Qualcomm S650 1.8GHz 六核心而非 MTK Helio X10 處理器,架構是 A72 雙核 + A53 四核,配合 Adreno 510GPU ,理論上支援 2560 x 1600 解像度播放和 4K 高清拍攝。相對於 Qualcomm S808 、S810 的 20nm 製程,採用 28nm 製程的 Qualcomm S650 用的技術沒那麼精密,可是跑分成績不比 S810 、S808 如 LG G4 等機款差,運行 3D 遊戲亦有足夠流暢度,可以見到 A72 架構雙核已經提供不錯的速度水準,有賴它的 2+4 big.Little 設計,在試用其間亦沒出現發現的情況,下面是紅米 Note 3 的跑分:
優點
-4050mAh 極強續航力
-同價位機款中,效能算強
-加入指紋解鎖
-屏幕可視角度廣、全高清屏幕
缺點
-相機成像普通
-拍攝可設定參數太少
-沒有 NFC
TechApple.com 觀點:旗艦面前,窮機係咁
回歸基本,紅米 Note 3 是不是如官方所說是「超值旗艦」呢?說它「超值」應該沒爭議,畢竟在文章刊出時它的定價只是 HK $1,499 ,以這個價位有中港 4G LTE、雙卡雙待 、FHD 屏幕、指紋解鎖、超大電量,即使最弱項的相機也算堪用,最少能用,各方面都有交代。如果說「旗艦」:屏幕反光、稍暗處相機對焦慢、成像欠佳、效能只達中上、造工一般,細節難以媲美真正旗艦,但堪稱超值機中的旗艦。
紅米 Note 3 的金屬機身尚算紮實,算準追求「性價比」的用家,但同時用家需要接受 MIUI 的獨特設計、操作方式、簡單的相機軟件,有廣告的防毒軟件…這一切一切都影響著用戶體驗,價錢便宜也不是完全沒代價的。
TechApple.com 全力製作「見購角度」系列,為用戶送上客觀詳盡而實用的產品評測!TechApple.com 需要你支持,請即 Like 我們的 Facebook Page!
Pingback: 價更平、電更大!Meizu M3 Note 正式開賣定價 $1,399 - TechApple
Pingback: 【果言科技】各自各精彩!盤點 2016 年重點手機 - TechApple
Pingback: 【見購角度】Samsung Galaxy J7 Prime : 最好 J ? - TechApp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