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打發時間,他改變了世界!講述 Python 之父 Guido van Rossum 的故事!
Python 是一個直譯式、語法簡單的電腦程式語言,廣受企業及開發商的開源。最重要的是,它是一個開源的電腦程式,能夠讓世界各地的開發者參與進 Python 的建設當中。
至於其程式語言之父Guido van Rossum,現在仍然關注Python的開發進程,並在必要的時刻做出決定。
為了打發時間而開發Python?
Python 的創始人是吉多·范羅蘇姆(Guido van Rossum)。他在 1982 年從阿姆斯特丹大學取得數學和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後,他曾在多家科研機構工作。
在很多資料上都是這樣記載著他開發python的過程:
在1989年12月,我在尋找一門「課餘」編程項目來打發聖誕節前後的時間。我的辦公室會關門,但我有一台家用電腦,而且沒有太多其它東西。我決定為當時我正構思的一個新的腳本語言寫一個解釋器,它是ABC語言的後代,對UNIX / C程式設計師會有吸引力。作為一個略微有些無關想法的人,和一個《蒙提·派森的飛行馬戲團》的狂熱愛好者,我選擇了Python作為項目的標題。
據他自己所說,為了打發聖誕節的空餘時間,Guido van Rossum 選擇了編寫一個以ABC語言作為基礎的電腦程式語言,並且以電視劇《蒙提·派森的飛行馬戲團》(Monty Python’s Flying Circus)為該語言命名。
不同的時,Python 擁有開放性,並結合了C和其他一些語言,讓來自世界各地的開發者都可以參與進Python的建設當中。
Python 亦為稱為「膠水語言」(glue language),因為它提供了豐富的API和工具,將其他語言編寫的程式進行整合和封裝。Python編譯器本身也可以被整合到其它需要腳本語言的程式內,令編程變得更簡單。就如像當初的設計哲學一樣,「用一種方法,最好是只有一種方法來做一件事」。
在2016年的語言編程排行中,Python升至第五名,在前面的是 C++、C、C+=# 與 JAVA ,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
為Google及Dropbox工作 繼續完善 Python
在Python創作者之外,Guido van Rossum也曾為不同的公司工作。
2005 至 2012 年他在 Google 工作了 7 年,第一個版本的 Google 就是以Python寫出來的。他用 Python 語言為Google寫了面向網頁的代碼瀏覽工具Mondrian,作為Google公司內部代碼審查之用,之後又開發了Rietveld。同時他也參與其他計畫,例如Google App Engine,此線上服務讓所有使用者可在此平台使用Python、Java、或Google自己的Go程式語言來架構、撰寫應用程式。
在2012年的時候又離職加入Dropbox。
Dropbox公司的線上儲存服務,通過雲端儲存實現網際網路上的檔案同步,用戶可以儲存並共享檔案和資料夾。Dropbox目前提供的線上服務高度仰賴Python程式語言。
現年 61 歲的 Guido van Rossum 仍然是Python的主要開發者,在Python軟體基金會的官方職稱是「終身開源碼獨裁者(Benevolent Dictator For Life)」,意指此程式語言任何正式版本的修改,最終決定權在van Rossum手上。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